八月二十四日(改正:七月二十四日)逛書展,深深感受體會到香港文學路的艱辛難行。
為甚麼香港仍然常被稱為文化沙漠?不少人以書展為之反駁,指每年書展都吸引全港數十萬人入內參觀購書,是香港暑期的一年盛事。香港豈是沙漠?我聽後既覺得不盡然。市民往往花一千幾百,甚至數千元購書,就能代表香港文化、文學蓬勃了嗎?文學作品可供閱讀、購買,必先有作家寫作,出版商出品。若我們只有閱讀,沒有本土作家寫作高素質的文學作品,一切都是徒然。香港本土的作家,舉目一望,屈指一算,的確不少:散文小說的有倪匡、金庸、小思、董橋、也斯、西西、陳慧;流行文學的有林燕妮、張小嫻、李碧華、亦舒;兒童文學作家阿濃、何紫、君比、韋婭。不錯,過去我們曾經有很多很多超卓睿智的大作家,他們的作品膾炙人口,深受全球歡迎。問題是,現在呢?我們的文學現在有怎樣了?
香港文學現在就是處於這麼一個青黃不接的情況下,我們有過美好光輝的過去,卻看不見未來可見的出路。優秀的作家越來越少,作品也良莠不齊。散文作家小思在中大退休了,梁文道、董啟章也不錯,但梁文道早就移師大陸推廣文化、作品越來越少;最近受年輕一代追捧、曾經一年出七八本作品的黃貽興,有可能入流嗎?倪匡、金庸等小說家退休後,喬靖夫又如何?林燕妮、張小嫻曾經風靡全球,作為後輩的深雪又可以嗎?中、小學生仍然喜歡衛斯理、金庸;女孩子會追看張小嫻、亦舒,我們有多支持香港的文學呢?
當我們沉醉在過去的光輝時,我們不妨欣賞世界的風光。從前,香港書店越來越多翻譯文學作品。書店裡本來只佔一欄,最近佔兩三四五欄,我在書展觀察所得的情況是,大部分攤位佔了一半是翻譯文學。我無意貶抑外國文學的可貴,我個人也非常喜歡閱讀翻譯小說,外國文學作品。我亦無意貶抑各書店書局,他們做生意,有求自然就得供應,無他,他們也得糊口,只買沒有人賣的本地文學,他們不到兩三個月就會倒閉。我想提出的是,從這個角度看,外國的文學發展,至少是小說故事類的發展,比我們本地蓬勃得多,也受歡迎得多。由二千年開始,《魔戒》、《哈利波特》、《暮光之城》到最近《波西.傑克森》、《飢餓遊戲》等一直攫奪大眾的心坎,他們當然有大量如電影、電視、廣告等支援推銷,但問題仍然是:我們的孩子,為甚麼沒有多少能夠成為作家?
八月會有書展舉行嗎?____?,更何況也未到八月=.=
回覆刪除八月……?
回覆刪除對不起,我錯了。
回覆刪除改正:七月 七月 七月 七月 七月
我知道你一定是坐了時光機,去左未來個書展,所以先會搞錯:p
回覆刪除一定係啦!我家中還有一隻「機器貓」。XD
回覆刪除難是你隻機器貓就是傳說中的多啦A夢?! :o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