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生活的選擇

與其說一番中華文化大道理,不如談談我的近況。

最近這個月,我面臨一個選擇。八月時,有一所大專學院邀請我前往任兼職講師,任教些中國語文科目和初階或進階普通話。當時我剛轉職,人生路不熟,又不肯定自己的情況,思量了一會兒就斷然拒絕了。到他們第二次致電,我當日私務忙碌,又一口推辭了他們的邀請。這是他們第三之邀請我了。這該是一個難得的機會:我可以有機會離開中學,進職大專院校,既可增進經驗,又可繼續現時的工作。

我問清楚細節,也探了同事風聲。他們都認為我可以兼顧,鼓勵我一試。的確,我衡量了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,我能力上絕對可以應付得游刃有餘,但一想到自己的中六生,我就有猶豫了。究竟我可否比現時更多做一點?究竟我有能力把他們推高一些嗎?若無能為力,則無話可說矣;若然,我卻跑去兼職,能面對這些學生嗎?

於是我計算了一下。我作了個這樣的比較:收入每月增加近萬元,跟10個中六學生可以遞進一個等第相比,何者為優?我想也不想,選了後者。情況一目了然吧!既然如此,又何用費周章思量呢?

正值仔細考量之間,我開始教授《大學》選讀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」大學之道既在於彰顯善良之德性,再推己及人,使人都能去污自新,而且精益求精,做到最完善的地步。那麼,我為何不可專注在自己的學生身上,卻想要出去闖練,去做兼職呢?逐了本末,我就能夠有堅定的意志;有了定力,然後心才能靜下來,不會妄動,才能心中安穩,才能處事精當,思慮周詳;能夠思慮周詳,才能得到收穫。

當下一刻,我有想過以此為例解釋;轉臉一想,若我用此例,豈非告訴學生我明明德?我又有何能言己已明明德焉?

事實上,我再想深一層,有時間,有空間,不如放在休憩玩樂,觀賞池魚,做一個逍遙人,總比把自己累個半死不活好。

5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