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

避諱


大家都知道,我從暑期起一直在讀老子《道德經》。每次翻閱,都有新發現,新體會。這次閱讀,第一句已足以令我震撼。

當我們背了這麼多年「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」時,才發現這不是原文,而是因為漢代時,民眾為避文帝(劉恆)的諱,把最初的「道可道,非恆道。名可名,非恆名」改寫時,你有甚麼感受?

這種現象叫做「避諱」。避諱是我國歷史上所特有的。避和諱的意思不同。自周到清,不得寫或說君王或尊長的名字,須加以回避以示尊敬,這叫做避;而隨著文化發展,人們越來越注重禮俗、文雅,忌諱說一些不祥不雅的現象,這叫做諱

由於避諱實行了二千多年,對我國古代史籍影響甚大,史書上有不少因避諱而將文字改易的地方,常使古書混淆不清,史實也因此產生舛誤。

不信?你知道漢朝時候的王明君是誰嗎?不知道?正常。若論漢朝時候的王昭君呢?都知道了。原來晉朝的時候,晉文帝名叫司馬昭,誰也不許用「昭」字,於是,連古代的王昭君也得改名,叫「王明君」。

還有,唐高宗李治,在避諱制度下,「治」字成了皇帝獨有的字,所有和「治」同音的字也得改。因此,在行文中凡是遇到「治」的字都改寫成「持」、「理」等同義詞。而「稚」字因和「治」同音,凡是用「稚」的地方,都必須用「幼」來代替。最後,「稚」字和「幼」字化成同義字了,加起來用又變成「幼稚」,那就是另一個意思了。
避諱制度發展到後來,甚至連皇帝的姓、生肖都要避諱。這一下子更出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。
宋徽宗因為屬狗,因此天下的狗便走了運,有旨禁止天下殺狗。
元仁宗因為屬雞,降旨禁止在大都市內提到雞。從此買雞賣雞,都得抱雞而行,以示對「雞」的尊崇。
荒唐的是,明武宗既姓朱,又屬豬。他下了一道聖旨,禁止民間養豬。他認為養豬、殺豬,是把矛頭指向了皇帝。不想此令一下,幾年後,幾乎全國的豬都斷了種,以至於節日用來祭祀天地祖廟的豬都無法找到。後來,由於大臣們的勸諫,他才不得不取消這道禁令。
清代的慈禧太后屬羊,於是朝中有令,不許人們說:「養羊、殺羊、吃羊肉」一類的話。但是慈禧太后嘴饞,又不能不吃羊肉。於是又下令,叫「羊肉」作「福肉」、「壽肉」,真是自欺欺人的可笑辦法。

5 則留言:

  1. 有冇搞錯呀,百姓就要遵重避諱,豬都不能養,但係慈禧就為了自己有羊食,就把羊的名字改掉,真過份 >____<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沒法子。誰叫他是慈禧「太后」!

      刪除
    2. 佢都係人姐,點解百姓唔可以做ga野佢可以做喎,好唔公平姐 >:-(

      刪除
    3. 皺眉也徒然。這就是現實。

      刪除
    4. 現實永遠都是最殘酷,唉....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