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《論語‧雍也》:「知(智)者樂水,仁者樂山;知者動,仁者靜;知者樂,仁者壽。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喜愛水,道德高尚的人喜愛山;聰明的人性格就像水一樣活潑,有仁德的人就像山一樣安靜;明智的人快樂,仁慈的人長壽。
有時候,我會讓學生投投票,說說自己喜歡山還是喜歡水。不過,如果你問我樂水還是樂山,我的答案是山水都樂。因為山水各有千秋,正如仁智都是我們的追求。其實,為甚麼孔子會說出這樣的話呢?儒家用山的給予和不求索取,象徵有仁德的人的品德;用水的柔弱但卻無所不達,象徵智者的品格。
疏曰:「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,有似於水,故樂水;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,有似於山,故樂山。動靜以體言,樂壽以效言也。動而不括故樂,靜而有常故壽。」
另有釋曰:「『知者樂水』者,樂,謂愛好。言知者性好運其才知以治世,如水流而不知巳止也。『仁者樂山』者,言仁者之性好樂如山之安固,自然不動,而萬物生焉。『知者動』者,言知者常務進故動。『仁者靜』者,言仁者本無貪欲,故靜。『知者樂』者,言知者役用才知,成功得志故歡樂也。『仁者壽』者,言仁者少思寡欲,性常安靜,故多壽考(考:通「老」)也。」
山,它高大巍峨。為甚麼仁者就樂於見到高大巍峨的山呢?因為山上草木繁茂,鳥獸成群,山上出產人們所需的東西,並且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;可是它自己卻不從人們那裡索取任何東西,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山上取其所需,山都慷慨給予。山還會引風雷、做雲雨,降下甘霖,惠澤萬物,萬物因之得以生長,人民因之得以飽暖。
而水,滋潤萬物生命,就像是人的美德,它流向低處,蜿蜒曲折卻有一定的方向;就像正義一樣,洶湧澎湃,即使跌進萬丈深淵,也毫不畏懼。它柔弱,卻無所不達,萬物出入於它而變得新鮮潔淨,就像善於教化一樣。
智者就是聰明的人。聰明人通情達理,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,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,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。仁者指仁厚的人。仁厚的人安於義理,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,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重成熟,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。
若說我太貪心,只能從中選其一。我會選擇水。因為水靈動、活潑、反應快、有效率;是一種通達,一種靈魂。《道德經》說:「上善若水。」若要達到老子中「善」的境界,那就得像「水」一樣,因為「善利萬物而不爭。」和山一樣,水也能善萬物,山也得靠水也有生機哩!同學,你有何看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