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

走更遠的路

  我的工作繁忙,已經不是新鮮事。前兩天,我決定輕鬆一下,去看電影《超級經理人》。電影講述惡霸麥超(杜汶澤飾)機緣巧合下,接收一間小型模特兒經理人公司,轉型成為經理人。旗下的模特兒皆有既令人不堪入目、又難登大雅之台的另類才藝,更被相士評為「三尖八角」麥超一句「我要把你們捧紅」,就著手實施專業造星大計,讓旗下模特兒結成組合(OMG力捧。麥超更找來失意超級經理人孫美美(蔡卓妍飾)助陣,決定從實現模特兒的演藝夢。過程固然艱辛,卻十分有趣;麥超雖散盡家財,但仍然失敗。模特兒組合被迫拆伙,其中五人到韓國另起爐灶,另外兩人則個別發展。在最後一刻,孫美美承諾五年後重組OMG。五年過去,這些模特兒的事業已達高峰。事業發展如日方中的他們忽然情願賠償,也得和公司解約,重組OMG,為的就是報答當年麥超為他們所做的一切。

  本來如此一套成本低、素質不高的電影,我欣賞後,輕鬆過,即能拋開。但我在電影結尾時差點就哭了,而且久久不能釋懷。我實在和麥超像極了

  出身布衣、沒有華麗的成績作後盾、沒有出眾的外表身材作招徠的我,教書數年,去年撿了個燙手山芋,當起畢業班的中國語文科老師。那是一群外人說是「三尖八角」的學生:有桀驁難馴的、有沉默寡言的、有心灰意冷的、更有懶惰成性的。積極用心的,語言恍如有障礙,不願說話;勤奮好學的,情緒有若過山車,難以捉摸。本來我的目標只是陪伴他們走過一段路就足夠了,但後來不知是天主的眷顧,還是緣份的關係,他們不單願意和我一起直追過往所失,更結成相知相交的朋友。畢業典禮當日,他們一個個走來跟我拍照留念,他們每一句道別的話都留在我心中。他們會回來學校找我,會在大學路上問我意見,會向我詳述近況。我就像麥超一樣,帶著他們走了過去。他們或許沒有太成功,但我們得到了一段讓人感動的師生情。

  畢業班過去,新學年伊始,我又帶領一群「三尖八角」的學生上路。這簡直是一個農場,有雞有馬有羊有牛有魚,還有一把獵槍,一隻像是領隊的豬。年級從中二到中五,成績沒有特別好,又不特別差。我們一起經歷的事情,只有在農場中的動物能夠明白。下課後討論到八時,為了爭辯誰是誰非;一星期不在校,遙控訓練最終失敗收場;落敗後全體在街上大哭,吃飯時一起抗議有人不負責任;一邊準備學校開放日,一邊在旁邊練稿;獵槍一句說話、一件事把所有人趕出課室;為了搜尋資料作臥底,裝家長致電對方學校問問題;一星期同時對付兩場比賽;為了搜尋資料,致電入境處查詢;每次比賽,到最後一天才發現方向出錯,要全盤重新思考。

  我從來沒有想過農場可以做出甚麼驕人成績,更沒有想過要一炮而紅,就是這樣走過一段。我沒有奢望他們會在辯論界中大放異彩,只是想他們在中學回憶中載入這樣一段瘋狂而有意義有目標的日子,好讓日後回味。我更沒有想過他們要報答我一絲一毫,只是願意他們為自己走更遠的路多付出一點點,多認識一點點。

  結果,他們在我需要人幫助的時候,總會無條件幫忙;在我最需要冷靜的時候,輕輕拍我的頭,叫我忍耐;在我發脾氣罵人的時候,沒有爭辯反駁就離開,第二天像甚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;在我後悔自己失言的時候,安慰我;在我想放棄的時候,支持我。我們走過很多路,鬧出很多趣事,想過很多古怪念頭;一起經歷成功、失敗,一起得意地走上頒獎台,也一起失落地踏出比賽室。

  在我看來,教育就是這樣,不知不覺,春風化雨。回想起來,每一件事卻都歷歷在目。表面上,很多事情都「下眉頭」,其實全都「上心頭」。我堅信,要「教」,說的可能是理;但要「育」,講的一定是情。教育,不可以如電影《超級經理人》一般,五年後要人賠上巨額,為的是重溫過去,報答恩人;卻是要教師先奉上自己五年的人生,陪他們走過最迷濛最瘋狂的那一段,為的是讓他們可以走更遠的路。

  這條路,還要走很遠,很遠。

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

教育的傳承

如果不是最近工作忙碌,我也從未想過辭職的念頭。這本來是自己選擇的職業,何以言退?但既然想到離開,很自然就想到當初晉身的原因。

小時候,講理想、讀教育、當教師,全因顧憲成創辦東林書院,撰:

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
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

一挽名震天下,名垂千古的大聯,原來春風化雨可以及萬民、闖天下,於是毅然投身教育。

結果,在整個香港教育陷入水深火熱之際,我懷著一腔熱血,一心以為以己之力可以改變現狀而進身教育。所謂「春風化雨」,到後來並「化」不到甚麼,反而被教育的旋風捲得暈頭轉向。工作做不好,學生也教不好,最後連生活的動力都漸漸失去。在這所學校:
教育,就這樣被學校棄之不顧了。
教育,就這樣把學校棄之不顧了。

記得以前到湖南長沙旅遊,作為教師,不可不去的地方是岳麓書院。書院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(西元976年),一千多年來,這所譽滿海內外的著名學府,歷經宋、元、明、清時勢變遷,迨及晚清(西元1903年)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。岳麓書院的千年辦學史和岳麓山這文化名山就像一首詩,濃得化不開。

名校有名師。元代理學家吳澄在《重建岳麓書院記》中說:「地以人而重也」。南宋時的岳麓書院,群英並至,人文薈萃,人數多達千人,以致「馬飲則池水立涸,輿止則冠冕塞途」。原因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專程造訪,在此與張栻講學,舉行了馳名天下的「朱張會講」,據說,鼎盛時期從學有千人之眾。兩人講學討論,更成歷史美談。
誠然,「地以人而重也」,一所學校,沒有好教師,沒有團結的教師團隊,以何重之?教師出外進修一星期,學校不為教師請代課,令人已憤憤不平。教師苦苦經營,終於交托一切,騰出時間,可以出外進修。回來竟發現學生這一星期既無習得,又無增益,竟是因為其他教師有技,卻不教外人。此學校的教育,豈能不失敗?地,的確以人而重,亦以人而輕。如此環境,豈有興盛之理!

名師出高徒。道光年間,吳榮光在岳麓書院內創立湘水校經堂,使其成為漢學研究的重鎮。清末,維新變法思潮的興起,書院也開始了新學的傳播,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。中日甲午戰爭以後,維新變法運動興起,要求廢科舉、興學堂。巍巍學府,櫛風沐雨;薪火相傳,弦歌不輟。書院歷經千年,一直是儒家教育的聖地和文化學術的中心。寬廣的胸懷不斷吸納朱熹、張栻、王陽明、梁啟超等一大批文化大師,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,也催生了王夫之、魏源、曾國藩、左宗棠、蔡鍔、譚嗣同等一大批既能創造思想又能推動歷史進程的人。以上人物,每一個都值得我獨開一篇,專文述之。
我同意那一句「甚麼教師教出甚麼學生」,在失焦紛亂的制度下,只有憑藉教師超然脫俗的意志,學生才有得。古有不學無術之人,不學之也者,道也;無術之也者,技也。道,是世界事物背後的原理、道理,是做人的根本,認識世界的起點;術,是世界事物的表徵,是某種方法、用法。韓愈〈進學解〉所謂「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」裡的「道」就是這個意思。令我感到失望的是,不少教師是「雙失」之徒,卻自以為有術有道,更不思進取,令人不禁與陳涉同嘆「嗟乎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」!

我想離開,實在想離開。但這次比賽落敗,讓大家都哭了。不僅是我沒有好好帶領團隊,還揭示了在這個制度下犧牲的不是教師,是學生。「你知不知道你離開一星期後送我們上去比賽,是等於推我們去死?」「陳老師,我恨你!」「抗議陳老師不負責任」這些話深深打進我的心坎。他們都對,是我不好。我沒有反駁,因為根本沒有反駁的餘地。在比賽中,你們落敗;在現實裡,你們都勝出了。本來心想:離開教育界,何處都可為家;擺脫教師貌,微塵亦足藏身。我只要此心眠於為伴已夠。在他們的淚水中,我看到責任,是一種學校裡大部分教師沒有的責任感。「我想做得好。」「我想為辯論隊做些事,讓學校裡的學生都知道辯論隊。」心中寫了一大半的請辭信,不覺就擱下了。教育,本來就是為了傳承。岳麓書院,至少傳承了上千年;我的教齡,最多跑到了上千日。

岳麓書院大門上不少對聯,其中兩副是這樣的: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;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」,「惟楚有材,於斯為盛」。如果有一天,學校大門上有兩副類似的對聯就好了。

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

回文.蘇軾.際遇


今年二月,學校舉辦中國語文及文化周,推廣有趣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知識。我奉命為此製作一系列張貼,於校內展出。

回到座位,我首先想到的是回文。從網上搜得的資料所得:回文,亦稱回環、迴文,是正讀反讀都能讀通的句子,亦有將文字排列成圓圈,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顛倒過來,產生首尾回環的情趣。回環運用得當,可以表現兩種事物或現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關係。

說來覺得抽象,就讀下列一首蘇軾《題金山寺》:

潮隨暗浪雪山傾,遠浦漁舟釣月明。橋對寺門松徑小,巷當泉眼石波清。
迢迢遠樹江天晚,靄靄紅霞晚日晴。遙望四山雲接水,碧峰千點數鷗輕。

寫得不錯了吧!試試倒讀這首詩:

輕鷗數點千峰碧,水接雲山四望遙。晴日晚霞紅靄靄,晚天江樹遠迢迢。
清波石眼泉當巷,小徑松門寺對橋。明月釣舟漁浦遠,傾山雪浪暗隨潮。

驚奇不已吧!蘇軾不愧是才子,輕輕鬆鬆就寫了這麼一首難度極高的作品。此詩順讀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曉的話,倒讀則是黎明曉日到漁舟唱晚。兩首詩讀起來都美,都充分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之美的讚歎。以蘇軾之才力,為何竟不是帝皇之寵臣,國家之要員呢?再翻查這首詩的寫作背景,即宋神宗熙寧初年,蘇軾由於寫了批評熙寧變法的文章,受到誣陷,乃自請外放。於是被任命為杭州通判。這首詩即是他在熙寧四年赴任時經過鎮江金山寺所作。在自請流放期間不是「恆惴慄」,竟是有此好心情題金山寺?

金山寺是景,遊金山寺的是人。景是死的,人是生的。當人用不同心境欣賞景,自然就有不同的面貌。因此,乃衍生觸景生情,融情入景,情景交融之說。說到底,景只是人抒情的載體。作為欣賞者,我們無可避免地投入自己的情感。

看著蘇軾一生的際遇,你不得不嗟嘆,現世若有此才子,天下何有不服膺者?但在他的時代,又確有很多不喜歡蘇軾的人。他們或出於嫉妒,或出於不屑,都對蘇軾進行了一連串逼害。

有趣的是,蘇軾選擇以樂觀的心態面對。不錯!蘇軾也會痛心,也會哀傷,也會悲憤;但痛心、哀傷、悲憤過後,就是對希望的期盼。這就是蘇軾偉大之處。人生何嘗不是如此?你有再繁重的工作,有再驚世的才華,都總會有人不欣賞、不明白、不理會。他們只會看著自己的算盤,一挑一剔,把你的骨頭都挑出來。或許我們會因此而失落。但,人的際遇就是如此,要逃也逃不掉,不若就快快樂樂樂觀面對,快快樂樂做好自己。未來還健在與否,本來就由天決定。但至少,我努力維持自己健康。

寧做一個器宇軒昂的死人,被人凌遲處死;也不做垂頭喪氣的哈巴狗,換來一夕苟安。

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

重開漫遠堂——學習中國語文,不在中文課


太忙了,太忙了,一天到晚做足二十二小時,太忙了,太忙了。
漫遠堂因此被拋開,直至——父親問我何時寫文章、朋友問我為何不再寫、文憑試中國語文科考畢。壽終正寢的不單是我的學生,還有中國語文的評核方法。

縱然,我的確時間不多,但在家人、友人的鼓勵,還有些可能仍在想念漫遠堂的學生的盼望下,我想:漫遠堂應該重開的。但只能盡力一星期一篇。

最近,有不少學生開始擔憂中國語文科,又覺得上課的時間不足,要惡補、提升的語文水平不易。特別是一些肯用心的學生,常想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,說話能力。他們常覺得自己胸無點墨,言之無物,寫起文章、說起話來力不從心。的確,困難的。是的,匱乏的。因為困難,因為匱乏,我們再不知道寫甚麼,要怎樣寫,為甚麼寫。

要知道,寫作和說話都是一個輸出意念的過程。當我們心中沒有意念,自然不知道該做甚麼。所以要訓練寫作,要訓練說話,首先就是要懂讀,懂聽。先辦好了輸入意念,到了輸出,過程才會順利。正如一臺電飯鍋,必須放對了米,放對了水,才能煮出美味的飯來;若放了不良的水,水太多太少,都會影響煮出來的飯的素質。這是很基本的道理。米不好,水太多太少,都不能怪電飯鍋,只能怪電飯鍋的主人。米、水,就是我們平日閱讀、聆聽的東西,電飯鍋正是我們的腦袋,主人就是我們了!我們平日讀甚麼、聽甚麼,直接影響我們在寫作、說話時的內容。

但,要讀的、聽的太多,上課的時間太少,我們可以做甚麼,才可以更進一步?答案很簡單,不要只把課堂設定在上課時,更不要以為上上補習班、讀讀課外書就叫完成了任務。我們既然說語文是「浸」出來的,不是一時三刻的,那麼,我們得讓學習語文不在一時三刻,也不要囿於一種語言。

學語文,該是隨時隨地的。就以我最近讀的書、聽的音樂做例子吧!我最近讀的書《秦始皇.從戰國到一統天下》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好讀物。我從這裡得到了不少啟發哩!聽著Jessie J.的音樂,我聯想到中國人對於金錢的理解。從家到學校的路上,我都聽,都看,從生活中吸引最原始的養料,然後回饋文章,重塑自己。

我想做的是:別做一條稱霸魚池的水蛇,要做一條叱吒玉宇的巨龍。

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

比勝利贏得更多

西班牙運動員Iván Fernández Anaya,輸了一場長跑比賽,卻贏得全世界的掌聲。

上個月,西班牙北部Navarra自治區的Burlada市舉行了一場長跑賽。2012倫敦奧運男子3000米障礙賽銅牌得主、肯亞運動員Abel Mutai一直領先,一直落後的Anaya無法追上,眼看Mutai即將就要到達終點,贏得比賽。

主辦方在接近終點的地方用氣球堆出一個拱門,作為頒獎地點。在整場比賽中一直領先的Mutai,誤將這個拱門視為終點,跑過這個拱門後便放慢腳步,開始向 場邊的民眾揮手、飛吻。不諳西班牙語的Mutai,並沒有意識到場邊人們的高呼,並不是恭賀他贏出,而是提醒他尚未衝線,而正在後面緊追的Anaya已經 逼近。

此時,Anaya追上,但他沒有藉著Mutai的失誤直接衝線,而是從後推了推Mutai,提醒他繼續向前,仍不知就裏的Mutai,在Anaya的指示下再次跑起來。兩人幾乎同時到達終點,但先跨過終點線的是Mutai。

Anaya的選擇,雖然使他失掉冠軍、落得第二名,但卻為他帶來鋪天蓋地的讚揚。一張Anaya在後為Mutai指路的照片在facebook瘋傳,Anaya讓賽的片段也在YouTube得到不少like。
「我根本不可能贏出,」Anaya事後接受訪問時說:「我做了我該做的事。他才是名正言順的第一名。若他沒有看錯終點的位置,我根本追不上他。」

網民紛紛稱讚Anaya展現了「真正的體育精神」,但Anaya的教練、1995年世界馬拉松冠軍Martín Fiz,則覺得徒弟的決定難以理解。「Anaya的做法使他成了一個更好的人,但不是更好的運動員。要在運動員的角色中進步,就得勝出。」

Anaya自己也說,這次的比賽重要性不大;若是在世界賽或歐洲賽出現這種情況,他或會乘人之危,「但我也覺得,作出這樣的決定比贏出更值得驕傲。今時今日,運動場上、社會上、政治上毫無原則可言,所以誠實的舉動總是會獲得讚賞。」

若將「七屆環法賽冠軍單車手岩士唐」一事,和此事相較,那就是「最佳體育精神」的對比了。其實運動的終極目的不單是冠軍,還有精神。

Iván Fernández Anaya(後)。

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

漫談《燕詩》〈一〉

本來也斯先生去世,很值得一悼,但我搜索了很多資料,翻閱了不少新聞,俶爾發現人生只是一張單程車票,也斯只是比我們都早下車,又有甚麼好談呢?

中一的時候,大家都讀過中唐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大作《燕詩》。白居易的詩風以平白為主,用語簡單,老嫗能解。《燕詩》亦不例外,文字質樸,用語淺白,引詩如下:

樑上有雙燕,翩翩雄與雌;銜泥兩椽間,一巢生四兒;
四兒日夜長,索食聲孜孜;青蟲不易捕,黃口無飽期;
嘴爪雖欲弊,心力不知疲;須臾千來往,猶恐巢中飢;
辛勤三十日,母瘦雛漸肥;喃喃教言語,一一刷羽衣;
一旦羽翼成,引上庭樹枝;舉翅不回顧,隨風四散飛;
雌雄空中鳴,聲盡呼不歸;卻入空巢裡,啁啾整夜悲;
燕燕爾勿悲,爾當反自思;思爾為雛日,高飛背母時,
當時父母念,今日爾應知。

白居易在《燕詩》中以燕喻人,講述一雙燕子誕下燕兒,用心竭力,從不懈怠照顧燕兒。後來燕兒日益成長,羽翼漸豐,就高飛離開,留下雙親在家痛哭。白居易在詩末發言,勸慰燕子父母不要悲傷,反而應該反省自己當日亦如是高飛背母。讀此詩時,大家都沒有覺得奇怪:為甚麼白居易知道燕子雙親曾經高飛背母呢?於是我們再翻查文章,發現《燕詩》原來不單叫《燕詩》,實在叫《燕詩示劉叟》,還在詩歌開始前作了個小序,以記作詩之因,引之如下:

原題注:叟有愛子,背叟逃去,叟甚悲念之。叟少年時,亦嘗如是。故作《燕詩》以諭之矣。

由此我們可知,原來燕子雙親不是泛指天下所有父母,而只單指劉叟一人;燕兒亦不是泛指天下所有兒女,而只單指劉叟兒子。

很多讀此詩,教此詩的人都認為《燕詩》的主旨是:本詩著力刻劃了母燕對雛燕的辛勤哺育,顯示了雛燕「高飛背母」的不義,喻示世人應牢記養育之恩,孝順父母。於是我們再問三個問題:

一、白居易既身處在中唐這個紛亂的時代,真是想指出雛燕「高飛背母」的不義嗎?
二、詩題為《燕詩示劉叟》的「示」該怎樣理解?若以文章主旨解釋,詩題豈不是應為《燕詩諷劉叟》嗎?
三、若白居易真想世人牢記養育之恩、孝順父母,文章重點不是該放在雛燕如何不義,父母有何痛苦身上嗎?怎麼文章大部分篇幅都放在刻劃了母燕對雛燕的辛勤哺育上呢?或論:「刻劃部分是襯托出父母有多辛苦及對子女的關懷。」但既言襯托,為何喧賓奪主呢?